对于最后一段话,灵堂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视之淡然了。就算后辈她满嘴反封建又怎么样。他们还能打得到她似得!
她好好的说,他们就好好的听罢了!听一听,也不会有什么错。
唯独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的解缙,骇白了脸,一副头晕目眩、摇摇欲坠的样子。
傅友德娴熟地解缙倒了一杯茶。"缓缓。下次就习惯了。"刚刚将茶入口的解缙,一口呛住,惊天动地咳嗽起来。
过去的老朱,会为这些跟他八竿子打不着边,却扣给他的锅而震怒。现在,老朱却只是抬手擦了擦眼角:"这后辈,能处,她真的替咱辟了好多谣!"
听了这么久的“夹宗”,他们终于听到了那夹宗的大名。"原来他叫雍正!"
"还有人给他拍一部电视剧,呵。"这一声笑,出自朱棣。朱棣在想,自己是否有那《永乐王朝》?
朱元璋则在想,《洪武王朝》,听上去有点土啊,有那《洪武大帝》的片子吗?如果连那夹宗都有的话,咱没有没有的理啊!
咱可是前十上位圈呐!
朱元璋听到这里,淡然道: “改!”
朱棣亦是点点头: “错误答案已经被圈出来,自是要想办法订正的。”
“等等。”老朱忍不住道, "这也要改吗?不用了吧?太没有人情味了啊!"
朱棣犹豫了下,也点点头: “我们也还搞不了一条鞭,也不能事事都改。军户还是很不容易的。边地的军户更是困难,现在,我们首要要做的,还是多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利益。"
朱棢叹了口气:“是啊,南北都裂开了。”
老朱冷笑一声: "拿嘉靖朝的剑,来斩我老朱的头?"大家: "……"
可使不得这么说啊,陛下。您嘴巴越来越大了!郁新点头: “倒是优待了一些读书人。”看他的模样,显然认可了这一点。
而将军们则撇撇嘴。
切。
朱元璋冷笑连连: “我不把这些砍了,你们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同时还要骂一句‘历朝历代未有如此苛责官员的皇帝;我把这些砍了,你们无非也就这么骂一句!既然如此,我不如——"“咳咳咳。”朱棣连声咳嗽,打断他爹的话。"爹,砍掉可以,但砍掉的同时,要提高工资啊。"他爹骂道: "龟儿,我会不知道吗?!"
"多少?"
现场的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郁新目瞪口呆了,他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徭役究竟有多重了。
老朱面红耳赤: “我算是知道,那些徭役是怎么多成这样的!30口,还不够你免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灵堂里的士大夫顿时沉默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不祥的预感………
果然,老朱咳嗽一声,说:“算了,那就官绅一体当差好了。既然编个册子都管不住你们,那就算了!这福气,咱老朱收回来了!"
士大夫们: 
4;……"胳膊拗不过大腿。狠狠掉了小珍珠。为什么后朝的剑,要斩到咱们的脑袋?!
朱元璋听到这里,又蠢蠢欲动的想要翻大家的保险柜了。"既然这样,民田要不干脆还是统一充公,咱再统一分配……"
“爹,算了,我觉得就算是您,也扛不住这么劳累啊。”朱棣劝他爹悠着点。毕竟快70的老汉了!
老朱啧了一声。好烦。后朝赶紧传授自己一点打土豪的小技巧啊!
士大夫: "!!!"
士大夫有话要说。
“陛下,不能一体当差!我们要通过差异化,来实行教化与劝学!”
将军们喝茶:他们急了,他们急了,他们破防了。
然而,已经学会了“阶级论”的老朱,并没有被他们迷惑到。反正不是同个阶级的。他无视了那群士大夫。
其实,说起这古代的事情来。哪怕是那清朝的事情,大家也是一个赛一个的懂。杨士奇说: "那‘养廉银’的意思,其含义,应该就是宋朝的‘厚禄’吧。"但他旋即又说:
"可是宋朝的贪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说完了,就发现其余三个文官默默地看着他。眼神里藏满了刀子。
朱元璋皱眉: "那‘分赃’,可真难听。"
朱棣: "咱们都是地主阶级,可不就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赃吗?"
朱元璋越发愤怒: “咱分了什么脏,咱和谁分赃了?她就光看见我剥削,却忘了我工作了是吗?!"
朱樉: “嗯……也许是因为爹你的工作在剥削面前不值一提吧。”朱元璋: "——嘴封上!"嘴封上,虽迟但到!
老朱破碎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弥合。
他短暂的将自己对摄宗那大宝贝孙的爱放一放,转而看重这个大宝贝。然后他的心酸的意识到……但是这个子孙有可能不太以自己为荣吧。
茹瑞却提炼出了亮点。他皱眉: “什么叫做发达国家?难道兔朝是不发达的国家?”
大家失声: "这免朝还不够发达吗?若是兔朝还不发达,那发达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
34;
"应该是那丑丑了。”朱权说,但他又疑惑道, “但丑丑为什么要视一个不发达的国家为对手?"
“除掉未来可能崛起的势力,自然是很重要的。”朱棣冷笑。
大家开始努力理解: "…
这是什么。这就是未来的四书五经吧!
而郁新已经要疯了。
他发现自己看不清楚那“增值税”,增值税,最重要的税,他却无法望文生义,看不明白?!上天明明给了他一扇窗,却要夺走他的眼!
老朱左右看了一圈,悄悄问在他眼中比较迂腐的解缙: “这满足公共需求,是不是就是那句‘因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
他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因为这句话就是他说的啊!
解缙一边冥思苦想,一边点头: “陛下圣明……圣明陛下……”
老朱:啊呀。咱真是个大帝啊!
朱元璋看了半天,点头道: "咱懂了,这应该是在吹秦始皇厉害。"这种时候,老朱是比较大度的。主要是他感觉自己刚刚也被吹过。
"咱懂了。"老朱满意点头, "就是那未来的子孙真的很重要,不愧是最懂经济的人!"
大家: "啊这……"
这……这答案不对吗?
朱棣笑了: "当然不是啦!不然我这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七下西洋,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社会公共的……再分配啊!"
朱棣试图组织出个正确的未来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