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其他小说 > 从大唐开始行走诸天 > 第85章 这场战争属于蓄意发动

第85章 这场战争属于蓄意发动

    第85章这场战争属于蓄意发动

    战争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也许只要利益足够。

    只需要一小瓶洗衣粉,就可以当做发动战争的理由。

    同样。

    一句话也可以。

    当李世民能够预见足够的未来利益。

    从李怀安那里了解到倭岛并不贫瘠,反而很富有,拥有金山,银山的存在。

    对倭岛上的倭国发动一场战争,就已经不是什么事情了。

    理由。

    李世民已经给自己找好了。

    倭岛上的倭国王狂悖无道,狂妄自大,海外小国寡民,竟敢自称为日出处天子,竟敢号称天皇。

    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搬出来了。

    在华夏,天皇可是燧人氏的尊号。

    岂容一个倭岛小国玷污。

    至于李世民有没有怀疑过李怀安对倭岛的描述,会不会是因为私怨,才想借助大唐的力量发起这一场对倭战争。

    有过怀疑。

    但是也只是有过而已。

    即使李怀安是因为私怨发动的对倭战争。

    李世民算了一下,觉得也不亏。

    其主要原因。

    就是明面上对倭战争的主导方将是大唐煤业商会,属于民间行为,并不是大唐,也不是朝廷,更不会是他这个大唐皇帝。

    而他只要借几万府兵给大唐煤业商会。

    整个过程。

    用李怀安的说法,就是一场代理人战争。

    成功了。

    李世民代表大唐皇室也好,大唐朝廷也罢,都可以瓜分其中的六成收益,可以开采倭岛上金山,银山。

    大唐煤业商会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煤矿劳动力,也可以多一个财源收益。

    至于失败了。

    李世民也可以从李怀安那里获得赔偿。

    而赔偿,就是李怀安在大唐煤业商会的两成份额。

    这怎么看。

    李世民都觉得,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交易。

    对于李怀安来说,借助李世民的府兵开启对倭战争,是为了解决大唐煤业商会煤矿的用工荒也好,是单纯的看倭岛不顺眼也罢。

    其实都只是因为一件事。

    那就是第二个世界的出现,打乱了他在大唐世界缓慢发展的脚步,不得不加快推进大唐世界的发展计划。

    按照他的计划。

    在大唐世界。

    对倭战争。

    也应该是海运发展起来之后的事情了。

    等到在海外找到香料产地。

    以香料为基础建立新的商会,开始涉足盐业,糖业

    到那时候。

    大唐煤业商会也已经成长起来。

    琉璃阁商会可以很好的运转。

    才是考虑玩战争的时候。

    在他的计划中,在大唐世界的第一个战争计划目标,就是倭岛。

    这算是来自血脉中的呼唤吧。

    但是现在一切计划都乱了。

    导致李怀安不得不提前在大唐世界拿出对倭战争的副本出来。

    因为他不放心,在长时间离开大唐世界,只将规划交给李若秋,李丽质她们,还会不会很好的完成他的对倭战争。

    所以。

    李怀安决定在去第二个未知世界前,先把对倭战争搞定再说。

    当然。

    他也不是无脑的展开的对倭战争。

    也是考虑了现实情况的。

    现实情况就是大唐境内的人口还在恢复中,并没有多少劳动力,根本无法满足大唐煤业商会的用工胃口。

    李怀安这次从主世界又带回来了各种海图,海船建造技术资料,火炮制造技术

    这样一来。

    李怀安就很乐意通过一场战争,送倭岛上的矮子们去下矿井。

    简直是多赢。

    李怀安满足了自己的私欲,大唐煤业商会获得了足够多的可再生劳动力,将倭岛当做廉价劳动力养殖场,像韭菜一样,十年,二十年割一茬。

    更能获得倭岛上丰富的金银矿藏。

    说通了李世民,答应借调府兵给大唐煤业商会。

    剩下的五姓七望就更好说服了。

    不同意。

    李怀安不介意联合李世民搞掉他们的根基。

    再说了。

    在五姓七望合吞琉璃阁的时候,李怀安也有给过他们七家一份简陋的海图。

    最后因为李怀安的报复。

    五姓七望不得不放弃琉璃阁,并做出赔偿,甚至外嫁七位嫡女。

    李怀安有听崔玉说过。

    当时,五姓七望还真的有想过根据海图,打造海船,出海看一看,甚至连造船厂都已经买好,准备开建海船了。

    结果不了了之。

    现在倒是可以重新利用起来。

    这也是李怀安愿意跟五姓七望和解的原因。

    因为他看到了大唐时期门阀世家的开扩心,并不只局限于中原大地这一块地方,拼命的压榨这块土地上的剩余价值。

    现在正好。

    李怀安在长时间离开大唐世界前,可以带着李世民,五姓七望看一看海外的花花世界,不要整天就盯着自己低头那一点油水。

    海外很富有。

    一个倭岛就足够吃的脑满肥肠。

    在李怀安的主导下。

    大唐四海商会悄然成立。

    开始在大唐境内招募大量木匠,有造船经验的工匠,这些被招募到的工匠,分别被送往了龙江,清江,北清河这三个地方建立的造船厂。

    同样送去的,还有李怀安的那些需要保密的海船资料和可拆解的海船模型。

    在李世民的授意下。

    大唐四海商会也拥有了招募船员的资格,可以招募三万府兵作为船员。

    不过。

    这三万府兵还需要进行训练。

    尤其是对火炮操作。

    这种在大唐还没有出现的武器,没有一个府兵可以不用训练就可以进行实操,更何况要在海上进行实战。

    再有就是。

    大唐的府兵训练火炮操作,就需要有真的火炮。

    这需要李怀安先将火炮造出来才行。

    总之。

    对倭战争的战前准备有很多。

    也主要是大唐并不具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海战,还有海上登陆作战的能力。

    所以才会需要准备这么多。

    还好的是,因为海船需要从头开始制作,哪怕并不需要为造船的木材担心,想要以庞大的人数建造出一个足够规模的远洋海船舰队。

    最少都需要一年的时间等待。

    有一年时间作为缓冲,足可以将所有东西准备齐全。

    对倭战争的前期准备部署完毕。

    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下面的人去执行。

    李怀安不需要操心,只需要做决断就行了。

    在这期间。

    李怀安也没忘记寿昌侯府重新扩建,长乐公主府修建的事情,抽时间吩咐吴大用组织人手开始在长安城附近选择可以做烧制红砖窑厂的地点。

    “侯爷,这红砖要是真的成了,那可比青砖更受欢迎。”

    一口封闭的砖窑前。

    吴大用站在李怀安的身边,看着正在开窑的匠人,眼前这口砖窑已经冷却了四五天了,今天正是开窑的时间。

    “受不受欢迎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先看看能不能成功再说吧。”

    李怀安对于烧红砖还是有一些担忧的,不知道火候对不对。

    “侯爷说的办法,哪有不成功的。”

    吴大用拍着马屁。

    此时。

    对于吴大用的马屁。

    李怀安也没搭话,将目光注意到快要倒塌的被封堵的窑口上。

    “开窑喽。”

    一个工匠大喝一声。

    提示站在窑口周围的人注意安全。

    紧接着。

    用来封堵窑口的砖墙开始轰然倒塌。

    砖窑里残留的热气,也随着封堵的窑口被彻底打开,伴随着烟尘,四散开来。

    李怀安见状,立马抬起袖口捂住口鼻,避免吸入大量的烟尘,也感受到了从窑口铺面而来的热浪。

    等烟尘散去。

    才将袖口放下。

    李怀安并没有急着进砖窑里面查看,现在的砖窑虽然已经冷却了四五天,但是砖窑里的温度还是很高的。

    还不如等在外面,等一会砖窑的匠人把烧好的红砖拿出来。

    旁边的吴大用可没有这么淡定。

    见砖窑打开。

    都来不及跟李怀安招呼一声。

    已经迫不及待的径直冲着砖窑口走去,想要第一时间进入窑口,查看一下里面的红砖烧制情况,这可是关乎多少匠人吃饭的东西,由不得他不上心。

    不一会儿。

    吴大用手里拿着两块红砖,满脸欣喜的从砖窑内跑出来。

    “侯爷,成了,你听这红砖的声音。”

    话音还没落下,他就立马用手里分别拿着的两块红砖进行碰撞,使其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

    李怀安听到红砖碰撞发出来的声音,便知道红砖算是烧制成功了。

    于是问道。

    “老吴头,这一个窑口一次能够烧制多少块红砖?”

    “侯爷,一个窑口一次性可以烧制五万块。”

    “那也可以。”

    李怀安点点头。

    一个砖窑的窑口烧制五万块红砖,只要砖窑的窑口够多,一次烧制红砖的数量也会跟着上去。

    这样一来。

    红砖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老吴头,水泥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既然红砖都有了,现代建筑材料之王的水泥怎么可能不弄出来。

    “侯爷,水泥也差不多了,我们在长安城附近找了一座石灰石山,正在按照侯爷的办法烧制水泥。”

    吴大用回复道。

    李怀安闻言,吩咐道:“老吴头,红砖还好说,不用太过保密,但是水泥有一点特殊,让那些烧制水泥的匠人们把好关。”

    别人不知道,他可知道,水泥的出现,会让城防进一步加强,这必然会促使武器进一步加强。

    水泥放在大唐,算得上是军国利器了。

    “侯爷放心,负责烧制水泥的都是咱们的老人,也都是老吴记铺子拿着红利的老匠人,都知道规矩,嘴严的很,没侯爷的命令,就算是死了,都不会向外人吐露半个字的。”

    “侯爷将烧制水泥的技术告诉我之后,我又将烧制水泥的步骤过程进行了拆分,让每一个老匠人掌管负责一个步骤。”

    “不仅是水泥,这些红砖也是。”

    在保密方面。

    吴大用非常有信心,作为大匠,深知技术不外传的规矩。

    在没有李怀安开口前,一切从李怀安这里学到的技术,都只能在他们这些老吴记铺子的老匠人之间传授。

    就连家里人都不能随便说道,只可以传给徒弟,严格遵守传男不传女,以免自家的技艺被带到外地去。

    李怀安见吴大用他们这些匠人如此用心,放下心来,同时也在心里思绪了一番。

    “这样吧。”

    “老吴头,我会再成立一个商会,大唐基业商会,把红砖,还有水泥放在这家新成立的大唐基业商会里去。”

    “你以老吴记铺子的名义加入大唐基业商会,占一成的份额,另外还有大唐煤业商会,大唐四海商会也会成为大唐基业商会的成员。”

    原先的想法。

    红砖,水泥。

    这两样东西都打算交给吴大用的老吴记铺子去运转管理。

    但是现在想一想,确实有点太草率了。

    红砖还好说。

    而水泥太大。

    吴大用一个工部大匠的小身板,可把握不住。

    还不如再成立一家商会,将李世民代表的大唐皇家,代表门阀世家的五姓七望拉进来,给红砖,还有水泥保驾护航。

    再分给吴大用的老吴记铺子一成的份额,也算是他对吴大用的照顾了。

    而吴大用对李怀安的这个决定,没有一点的不满,反而有点受宠若惊。

    “侯爷,新成立大唐基业商会让我们这群匠人组成的老吴记铺子拿一成的份额,这会不会太多了一些。”

    经常跟在李怀安身边忙碌,再加上工部大匠的身份。

    对于大唐煤业商会,还有大唐四海商会,这两个商会背后站着都是谁,他可是能够隐约猜得到的,那可都是跺一脚能让整个大唐乱颤的贵人,他们这一群匠人出身的怎么敢跟这些贵人混在一起。

    没资格啊。

    “行了,多不多,我给你,伱就拿着。”

    李怀安故作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准备离开红砖窑厂。

    在大唐世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时候,不用太跟下边的人掰扯道理,反而直接蛮横的做出决定,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现在一样。

    但凡你要跟吴大用好好讲道理,他就能跟你扯什么身份地位,扯一堆的道理出来

    那样的话。

    还不如直接了当的做出决定,来的省心。

    在特权可以予取予夺的时代。

    李怀安可以给予,自然也可以拿回来。

    喜欢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刮金佛面 带着玩具出门体验 校花任芷娴的日记 太虚至尊 吞噬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