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其他小说 > 从大唐开始行走诸天 > 第73章

第73章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大唐煤业商会

    主世界历史里的大唐贞观六年冬有没有大雪,李怀安不知道,也记不清楚了,只知道这几年的大唐会有大水,蝗灾,干旱。

    以鬼神讲。

    可见李世民有多不招上天待见。

    这些其实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唐世界,大唐贞观六年的冬天,长安城正在下雪,李怀安起身来到崔玉的身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小声喃喃自语。

    “这大雪到是和大唐煤业商会很配。”

    天空中下着鹅毛般的大雪。

    只这一会儿的功夫。

    夜幕下的平康坊就像是被抹上了一层白霜,在灯笼的映衬下,这大唐长安城平康坊的夜色,显得分外眯眼。

    尤其是,周围花楼中,不时有窗户被推开,有美人探出窗来,看雪景,更大胆的,有个别美姬身上只是穿着一身或红色或绿色的轻纱罗裙跑到花楼下,在雪夜中追逐。

    一些风流文人士子更是搂着怀中美姬来到了屋外,倚在围栏内,举着美酒,欣赏这贞观六年的第一场雪,似是诗兴大发,举杯对天,想要吟诗一首。

    偶尔间。

    站在窗户边上的崔玉遇到相邻花楼里的相识,互相之间也不说话,只彼此举杯示意。

    直到雪越来越大。

    崔玉看着外面的雪景,对李怀安说道:“李兄,当初在万花楼,一首诗拿下了若秋姑娘,今晚虽然没有花魁可得,但这雪景也不错。”

    指了指窗外雪景,整个长安城在大雪和灯烛火光的装扮下,让人顿感朦胧。

    “何不趁着今年的第一场雪,赋诗一首。”

    “两位郎君可要赋诗?”

    “可要奴家吩咐准备笔墨?”

    “奴家可有荣幸为两位郎君研墨”

    屋里几个美姬听到崔玉邀请李怀安作诗,连忙上前伺候,询问可需要让人准备一些笔墨纸砚一类的记录。

    对于今晚李怀安和崔玉这两个出手豪绰的恩客。

    这屋里的姑娘,不管是舞娘,歌姬,还是美姬,全都分外动情,热情,算是使出了浑身的能耐奉迎。

    “不用。”

    李怀安拒绝了美姬的好意,接着对崔玉摇头道:“不作,当初那首诗,完全是因为第一次来青楼感觉新鲜,再加上不做诗,没有参与感,才写的那一首诗。”

    “今天就没必要赋什么诗了,还是喝酒的好。”

    倒不是他怕作诗。

    毕竟脑子里的唐诗三百首还没忘干净。

    之所以他不想答应崔玉作诗的请求,完全是因为懒,不想为了一个雪景就作诗,又不是诗词大会,看个景色,就要作诗一首,以凸显文采。

    还不如喝酒来的痛快。

    再说,对于他来说,这屋里的美人们,哪个不比作诗来的好。

    于是。

    李怀安离开窗户,坐回椅子上,搂着美姬,继续喝酒。

    没错。

    吴大用很早就把老吴记家具铺子的生意做到了平康坊的花楼,现在平康坊花楼里都是一水的老吴记家具铺子的床榻桌椅板凳。

    不然,这花楼一定不够档次,配不上长安城里的贵人。

    奈何。

    崔玉真的有些喝醉了。

    非要缠着李怀安作诗。

    “李兄,来一首,你看我这就要去调任洛阳,咱们两个也不知道还要多久才会见面,送我一首诗怎么样?”

    “你这理由.”

    李怀安有些无奈,沉吟了一下,无奈答应,谁让崔玉算是他在大唐世界的一个好友呢。

    “送你一首,可以,但是伱可不能挑剔。”

    “好,我保准不挑,李兄送什么,我就要什么。”

    崔玉到也知道见好就收,很是开心的等着李怀安作诗。

    李怀安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嘴角不可察觉的微微上扬,开口道:“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说完。

    李怀安看向呆愣的崔玉。

    “这就是我送你的诗,好不好就这样了。”

    好半天。

    崔玉才回过神来。

    “这诗.”

    回味了半天。

    “写的是真他娘的有道理,我竟然无话可说。”

    李怀安也笑了。

    可不有道理。

    有道理到,让崔玉这个世家子弟开始骂街了。

    就连身边的美姬在听到这首诗后,都是不顾身上的好风光,娇笑连连,花枝乱颤。

    “郎君的这首诗好有意思,奴家喜欢。”

    “奴家也喜欢,郎君这首诗说的很对,可不下雪以后,白狗身上肿,黄狗身上白吗。”

    “哪有,不止黄狗身上白,奴家看,黑狗身上也白,花狗也白。”

    “.”

    几个美姬做着捧哏。

    崔玉闻言,搂着怀里的美姬,坏笑的补充道。

    “哈哈.可不止黑狗,把你们放在雪地里,也白。”

    紧接着,那美姬就不依了。

    “哪有,郎君,不放雪地里,奴家们也白。”

    “哈哈哈”

    这一下子的柔媚,倒是惹来崔玉一阵开怀大笑。

    等笑过后。

    崔玉才对李怀安发出不满的情绪。

    “李兄,这首诗我可不要,你要重新来一首,这首诗拿出去,太让我没面子了,白狗,黄狗的,很容易让人嘲笑我。”

    “好吧。”

    开过玩笑。

    李怀安便收起心神,准备重新来一首,算是真的给崔玉的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长安腊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兄,这诗可有名字?”

    “贞观六年冬,白雪歌送崔玉离长安。”

    这首诗,是改自唐朝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过,他也只说了一部分,也只将‘胡地八月’改成了‘长安腊月’。

    后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说。

    因为后面的部分不适合崔玉,从这首诗的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送给一位武将的诗,剩余的诗句,描写的也是很多关于武将的词语,崔玉一个吏部的文官不是很合适。

    作为暂时客串的文抄公。

    李怀安并不想费脑子去修改这首诗,把内容修改的适合崔玉这个文官,也就图省事,只说了前面这两句。

    哪怕就是这么两句诗。

    也可以名传后世了。

    这从崔玉此时的状态就能看出来,这首诗的厉害之处。

    “李兄。”

    崔玉放开怀中的美姬,郑重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尽在不言中。”

    李怀安举起酒杯,也陪了一杯。

    身边的美姬,在这首诗之后,更是眉眼如丝起来,原以为是碰到了两个出手豪绰的贵人恩客,没想到竟然是两个出手豪绰的文士恩客。

    这怎能不让她们这些美姬动容,化作无骨鸡妖。

    开始殷勤的倒酒。

    舞娘不停地扭动腰肢。

    让屋里的气氛暖和起来。

    第二天。

    李若秋和女婢桃花一早就带着马车从寿昌侯府出发,来到畅春楼的门外等候。

    在看到李怀安和崔玉从畅春楼走出来,立马上前,与女婢桃花一起,将事先一直用暖炉加热的黑色裘皮大氅给李怀安披上。

    这大氅,自然是李丽质做的那一件,也是李怀安最喜欢的一件大氅之一。

    “郎君,披一件大氅,刚下过大雪,免得着凉。”

    李怀安感受着裘皮大氅上的温度,对李若秋和女婢桃花关心道。

    “你们两个早就到了?”

    “没,奴家和桃花也是刚到。”

    “这么大雪,在家等着我回去就好。”

    “不要,奴家和桃花都担心郎君,在家里等着,倒还不如来这里接郎君一下,来的安心。”

    李若秋一副关心,还不听话的模样,惹得李怀安将其抱在怀里,也不忘顺手将一旁的女婢桃花拉进大氅里。

    “走,我们回家。”

    “好。”

    语落,李怀安就带着李若秋和女婢桃花准备上马车,回家。

    “喂。”

    崔玉看了半天,见没人理他,赶忙将要离开的李怀安叫住。

    “你们三个也不能这么无情吧。”

    “李兄,咱们两个昨晚可是在一起的,你不能就这么把我丢在这里啊。”

    “我家离平康坊也不近,这天很冷的。”

    “不带。”

    李怀安看到畅春楼街道拐角有马车过来,于是头也不回道:“昨晚喝酒的钱,可是我出的,还送了你一首诗,今天还想蹭我的车,做梦吧。”

    “冻死你拉倒。”

    他这辆马车又不大,装不下一个崔玉,只能装下他和李若秋,还有女婢桃花三人。

    “李兄,你好无情,昨晚我两个可是差点同塌而眠,要不是你死活不愿意,没想到你今天就这么弃我而去。”

    “也罢,也罢,你个薄情郎,走吧。”

    崔玉站在原地对李怀安挥了挥手。

    “嘻嘻.”

    对于崔玉略带泼皮的言辞,李若秋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得不回头替李怀安解释一番,伸手指着快过来的马车。

    “崔郎君,不是我家郎君不带你,没有看错的话,那辆马车应该就是崔郎君府上的马车了。”

    “嘿,还真是。”

    崔玉顺着方向看过去,正看到一辆马车过来,一眼就看出来是他崔家的马车。

    “好了,我也有来接,你可以走了。”

    看到有人来接。

    崔玉立马恢复了世家子弟的姿态,示意李怀安赶紧走,别在这里碍眼。

    “郎君,夫人怕郎君不好回家,特意让仆带着府里的马车来接郎君。”

    “知道了。”

    与崔玉分别。

    在马车上。

    因为昨夜的大雪,李怀安向李若秋问起了‘大唐煤业商会’的事情,关于‘大唐煤业商会’的全部事宜,从始至终,他都是交给李若秋去做的。

    “若秋,煤业商会,还有老吴头的铺子怎样了?”

    “回郎君,已经都准备妥当了,今早出门的时候,奴家特意有路过咱们得铺子,因为昨晚下过雪的原因,煤业商会,还有老吴记铁器铺子已经安排人提前开门。”

    “奴家有看到,这两个铺子的门口,早上已经陆陆续续有百姓上门询问了。”

    “嗯,那就好。”

    李怀安放下心来,还好不管是‘大唐煤业商会’,还是老吴记铁器铺子,都有做提前准备,不然碰到这大雪,还真有可能影响到开业。

    毕竟这两个铺子,前期算的上是相辅相成。

    现在正常开业。

    也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给他点奖励。

    比如把营丘县(昌乐)赏给他当食邑封地。

    经过这么长时间,在五姓七望,还有李丽质的帮助下,巴林石的矿区,已经在他手里了,青田石的封门青矿区,也到了他手里,再加上寿昌县侯名下的田黄石的寿山,鸡血石的玉岩山,他已经收集齐了国内的四大印章石。

    并且,李怀安借用李丽质公主府的人,已经派人前往当地着手进行开采,就等开采出来的矿石运回长安城了。

    在路过‘大唐煤业商会’的路上。

    李怀安掀开车厢的帘子,看到已经有长安城百姓拉着家里的人力平板车,开始询问‘大唐煤业商会’的煤炭铺子售卖的煤炭情况。

    也有长安城百姓将买好的一些煤球,还有蜂窝煤装在平板车上,拉着往家里赶,平板车上很容易就能看到上面还装着一个铁炉子,还有几节烟筒。

    除了这种到铺子买煤的人。

    ‘大唐煤业商会’还推出了送货服务,有马车拉着一车蜂窝煤,还有煤球直接送到家,但是需要额外的配送费用。

    不管是‘大唐煤业商会’的配送服务,还是煤球,蜂窝煤。

    自然都是他交代的。

    哪怕他从来不管‘大唐煤业商会’的具体事务,但是也在背后通过李若秋遥控着整个‘大唐煤业商会’。

    对‘大唐煤业商会’的经营进行了规范,亲自吩咐吴大用打造出了制作蜂窝煤的工具。

    李若秋挨在李怀安的肩头,看着车厢窗外路过的拉煤人,每一个人脸上都透露着笑意,没有往年对冬天难熬的愁容。

    “郎君对大唐百姓真的是大善。”

    李怀安放下车厢的窗帘,淡淡的说道:“大善谈不上,我没那么好心,这么做不过是想赚大唐百姓的钱而已。”

    “大唐百姓买煤,不就是在给我送钱?”

    “各取所需罢了。”

    对此。

    李若秋虽然没有反驳,心里却不这么觉得,这钱,也就郎君能赚到,外人,也没有这个赚钱的能力。

    煤炭自古有之。

    还不是只有郎君,才让大唐百姓在冬天用上这比木炭还要便宜的煤炭。

    尤其是。

    她可是知道,这煤炭要比木炭烧的更久,这无形中可是让大唐百姓又省了一笔钱。

    喜欢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刮金佛面 带着玩具出门体验 校花任芷娴的日记 太虚至尊 吞噬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