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惊叹道: "这选择的艺术,还得看咱们的太子啊!"
朱棣冷哼一声: “我说爹好怎么了!谁?谁敢说咱爹的不好?站出来!让我看看!”皇子们: "……"狐假虎威你是可以的。
老朱: "既然未来的我设了……那就设吧?"
对于未来的自己,老朱那还是很相信的。这不比那些抄不来看不了的马哲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如今,老朱对那马哲的怨念,确实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文臣们听到这里,不禁纷纷点头。"不错,身为人臣,便该为竭尽所能。"
朱棣: "……
皇子们也是叹服:“现在也没讲几个改变啊!怎么太子你的思维,和咱们皇孙的思维这么接近呢?你还说他乱改祖宗之法。皇孙改了就改了,你改了,还要把爹抬出来,给你装点一番……"
朱允炆: "……"
我可以觉得我可以了吗?他突然有点期待。觉得自己是有可能上升到李景隆那个地位了——那个地位,好像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大家:"?"
老朱: "?"
虽然老朱自己也废过照磨所,但像他这种通过痛苦摸索得出的治理良方,这孙子,咋就那么喜欢消消消呢?
老朱皱眉:“这就是咱的目的!若是上下沆瀣一气,地方百姓怎么办?唯独这样,百姓才可从他们的上下其手中,喘上一口气。咱不循旧制,在地方上创办三司,目的也是这般。他们舒服了,咱岂能舒服?百姓岂能舒服?"
虽然同样都是出于冗官冗员的目的裁撤。但被光幕这么一说明,连朱元璋,都觉得难受了。朱棣说: "这应当就是那‘绍兴师爷’吧!"
老朱大怒:“好啊,都是那些江南读书人!真是个祸害啊!这些祸害,便随着他们的散布,出现在了大明的每个角落,蚕食咱大明的大好河山,吞噬咱大明百姓的血肉啊!"
在场江南读书人:
江南读书人很想说,不要地图炮啊。不要说得这么恐怖。您这么一说,岂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老朱又重重喝到:"杨士奇!"杨士奇一激灵。
老朱: "你既想出了南北榜,怎么就没想出遏制绍兴师爷的办法呢?"
其实并没有听过南北榜的杨士奇:"?"
才夸过那些照磨们尽了人臣本分的文官们:....怎么多干活反而还是错的呢?
话到这里,光幕突然又动了,闪出了一张官制图。
这段话很重要。
但实际上大家现在的心神都没在它上头,而是呆愣愣的瞧着那黑白的图片。
原本是皇帝待着的位置,是一个他们听过简称,但此刻看到了全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下面只有一个框框,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再下面,才小小的分出了枝杈,写着国家主席。可是奇妙的是,上头提到完全平行的五个机构,不属于国家主席管,而是常务委员会管。
每一级的政府,竟然又都指向相应的人大。
太怪了,太怪了!
合着之前那个被网友说可以当人民代表的高考生,是要坐到那么高的位置吗?比国家主席——那是那时候最高统治者了吧——还要高吗?只是因为提出了调休?
又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多了亿点点更深的理解。
老朱喃喃道: “军委……就是军权吧?这我明白,独立的军权。那□□大概就是六部。法院大概是管断案的,这我知道。检察院是什么意思呢?"
超纲了,在场的文臣都蒙了。
朱棣也喃喃道: “我看那口下面,还有个司法部。怎的,司法部和法院又不一样吗?他们兔朝的案子到底是怎么判的?"
朱橚道:"文化和旅游部……怎么旅游这点小事,竟能和国防部什么的平级?!"吃喝玩乐啊!兔朝你怎么回事!最纨绔的王爷看了都害怕!
&
#34;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郁新狠狠落泪的读着跟自己有关的一大堆部门名称,痛苦面具: "陛下,若按这个分法,不止得加2个侍
中,户部得加好多好多个人。"
朱樉擦汗: "这么多人,分的那么细,要是全部直接向皇帝汇报,皇帝也处理不了吧。如果这样的话,内阁还真的得要了,现在的六部尚书在里面汇总这些信息,然后让皇帝决策。"
朱元璋&朱棣:..
虽然很想堵上朱樉的嘴,但是连老朱这样的精力达人看了都望而生畏。
朱元璋: “内阁再议,侍郎增加对应专属部门这件事可以考虑。像水利部、教育部这种特别明确的,提高地位。"
太多了,这一p讲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了。它和科学技术还不一样,都是真的随便一改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